技術文章
TECHNICAL ARTICLES光學流通池是 UV 法 COD 監測儀器的核心部件,其內壁若附著有機物、懸浮物、藻類等污染物,會導致光程縮短、光散射增強,直接引發 COD 測量值偏高或波動,因此流通池清洗是日常運維的關鍵環節,具體操作與注意事項如下:
污染識別與判斷
外觀觀察:停機后拆卸流通池,肉眼觀察內壁是否有明顯污漬(如黃褐色有機物附著、白色鹽垢、綠色藻類)。
數據判斷:若儀器零點漂移增大(空白吸光度>0.02Abs)、重復性變差(RSD>5%)或 COD 測量值持續偏高(與標準溶液對比誤差>10%),且排除光源、校準等其他因素后,可判定為流通池污染。
清洗方式與流程
常規清洗(每日 / 每周,根據水質污染程度選擇):
自清洗功能:啟動儀器自帶的自清洗程序,通過高壓清洗水(超純水)反向沖洗流通池(壓力 0.2-0.3MPa,時間 10-20 秒),利用水流沖擊力去除附著的松散污染物。
手動沖洗:若自清洗效果不佳,關閉儀器電源,拆卸流通池進 / 出水管,用注射器抽取超純水,反復沖洗流通池內壁(注意避免用硬物刮擦),直至流出水清澈。
深度清洗(每月 / 每季度,針對頑固污染):
有機物污染(黃褐色污漬):配制 5% 稀硝酸溶液,注入流通池浸泡 10-15 分鐘(石英玻璃材質適用),期間輕輕搖晃流通池增強清洗效果,浸泡后用超純水反復沖洗(至少 5 次),直至殘留酸液沖洗干凈(用 pH 試紙檢測沖洗水 pH 為 7 左右)。
鹽垢污染(白色結晶):配制 10% 檸檬酸溶液,浸泡流通池 20 分鐘,利用檸檬酸的螯合作用溶解鹽垢,后續用超純水沖洗干凈。
藻類污染(綠色附著):配制 3% 雙氧水(過氧化氫)溶液,浸泡流通池 15 分鐘(雙氧水可氧化藻類),再用超純水沖洗;若藻類附著嚴重,可先用軟毛刷(專用尼龍刷,避免劃傷內壁)輕輕刷洗,再進行浸泡。
清洗后驗證與注意事項
驗證:清洗完成后,將流通池重新安裝,注入超純水測量空白吸光度,若空白值≤0.01Abs,且用標準溶液測量誤差≤±5%,說明清洗合格。
注意事項:
材質適配:不同材質流通池需選用對應清洗液,如高硼硅玻璃不可用濃酸 / 濃堿清洗,避免腐蝕。
避免損傷:禁止用鋼絲球、砂紙等硬物刮擦流通池內壁,防止產生劃痕(增加光散射);拆卸 / 安裝時輕拿輕放,避免碰撞導致破損。
定期預防:在高污染水質(如印染、化工廢水)監測中,可在采樣管路中添加微量阻垢劑 / 抑菌劑(如食品級檸檬酸,濃度<0.1%),減少污染物附著速率,但需確保不影響 COD 測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