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流通池污染與清洗:UV 法 COD 監測的關鍵維護環節
2025-10-13
光學流通池是UV法COD監測儀器的核心部件,其內壁若附著有機物、懸浮物、藻類等污染物,會導致光程縮短、光散射增強,直接引發COD測量值偏高或波動,因此流通池清洗是日常運維的關鍵環節,具體操作與注意事項如下:污染識別與判斷外觀觀察:停機后拆卸流通池,肉眼觀察內壁是否有明顯污漬(如黃褐色有機物附著、白色鹽垢、綠色藻類)。數據判斷:若儀器零點漂移增大(空白吸光度>0.02Abs)、重復性變差(RSD>5%)或COD測量值持續偏高(與標準溶液對比誤差>10%),且排除光源、校準等其他...
-
UV 法 COD 在線監測儀器的校準周期與驗證標準
2025-10-13
UV法COD在線監測儀器的校準周期需根據儀器使用場景、水質穩定性及法規要求確定,同時需遵循明確的驗證標準,確保校準效果合規有效:校準周期設定日常校準(單點校準):適用場景:水質穩定的監測點(如市政污水處理廠出水口、飲用水廠)。周期:每周1次,若水樣COD波動較大(如工業廢水進水口),需縮短至每3天1次。目的:快速修正儀器短期漂移(如光源光強微小衰減、流通池輕微污染),確保測量誤差≤±5%。定期校準(多點線性校準):適用場景:所有監測點,尤其在儀器初次安裝、更換核...
-
不同行業 UV 法 COD 在線監測儀器的選型指南
2025-10-13
UV法COD在線監測儀器的選型需結合行業水質特點、監測需求(如量程、精度、抗干擾)及應用場景(如在線監控、應急監測),以下為六大典型行業的選型建議:行業水質特點核心監測需求選型要點市政污水處理廠進水COD波動大(200-1000mg/L),含活性污泥實時監控工藝,確保出水達標(COD≤50mg/L)1.量程0-2000mg/L,支持自動稀釋;2.配備高效濁度補償(雙波長+超聲波除泡);3.支持與PLC聯動(控制曝氣、加藥)化工行業高鹽(Cl?>10000mg/L)、高COD(...
-
UV 法 COD 在線監測儀器的能耗優化設計
2025-10-13
UV法COD在線監測儀器多部署于戶外(如河道、企業排污口),部分場景依賴太陽能供電,因此能耗優化是提升儀器適用性與經濟性的重要方向,核心設計策略如下:核心部件低功耗選型光源:優先選用254nmLED光源,功耗僅為傳統氘燈的1/10(LED功耗約50-100mW,氘燈約5-10W),且壽命更長(10000-20000小時vs2000-5000小時),顯著降低長期能耗;同時,采用“脈沖點亮”模式,僅在測量時點亮光源(每次點亮時間<10秒),非測量時段關閉,進一步減少能耗(如采樣間...
-
物聯網技術在 UV 法 COD 在線監測系統中的應用
2025-10-13
物聯網(IoT)技術的融入使UV法COD在線監測系統從“單一監測”升級為“智能管控”,通過“感知-傳輸-平臺-應用”全鏈路優化,提升監測效率與管理水平,核心應用如下:智能感知層:數據采集與狀態監控多參數集成監測:在UV法COD儀器基礎上,集成水溫、濁度、pH、溶解氧(DO)等傳感器,通過物聯網模塊實現多參數同步采集(采樣間隔可設1-10分鐘),構建水質綜合監測體系,避免單一COD參數的局限性(如COD正常但pH異常可能指示酸性廢水排放)。儀器狀態智能感知:內置電流、電壓、溫度...
-
高濃度 COD 監測:UV 法儀器的量程擴展與抗干擾設計
2025-09-29
高濃度COD(通常指>1000mg/L)監測多見于化工、造紙、制藥、印染等工業廢水場景,其核心挑戰是“避免濃度飽和”與“抵抗復雜干擾”,UV法儀器需通過以下技術設計實現適配:量程擴展技術短光程流通池設計:采用5mm甚至2mm短光程流通池,根據朗伯-比爾定律,光程縮短可降低高濃度有機物的吸光度(如1000mg/LCOD在5mm光程下的吸光度約為20mm光程的1/4),避免吸光度超出檢測器線性范圍(通常A<1.5),使儀器量程擴展至0-5000mg/L甚至更高。水樣稀釋技術:配備...
-
低濃度 COD 監測:UV 法儀器的技術適配與應用場景
2025-09-29
低濃度COD(通常指<100mg/L)監測常見于地表水、飲用水源地、純凈水生產等場景,其核心需求是“高靈敏度”與“低檢出限”,UV法儀器需通過針對性技術適配滿足需求:技術適配策略光學系統優化:采用長光程流通池(15-20mm):根據朗伯-比爾定律,光程延長可增強低濃度有機物的吸光度信號(如20mg/LCOD在20mm光程下的吸光度約為5mm光程的4倍),顯著提升檢測靈敏度。選用高亮度LED光源(254nm,光強>5mW)和低噪聲光電倍增管(PMT):PMT的信噪比相較于普通光...
-
UV 法 COD 在線監測儀器的安裝規范與選址要求
2025-09-29
UV法COD在線監測儀器的安裝質量直接影響監測數據的代表性與可靠性,需嚴格遵循安裝規范,同時科學選擇監測點位置,核心要求如下:監測點選址要求代表性原則:監測點需能反映監測對象的真實水質,如:企業排污口:安裝在排污口下游5-10米處,確保污水充分混合(避免局部濃度不均),且遠離閘閥、彎道(減少水流擾動導致的采樣偏差);市政污水處理廠:進水口監測點設在格柵、沉砂池之后(去除大顆粒雜質,保護儀器),出水口設在消毒池之后、排放口之前,確保監測的是最終排放水質;地表水:選擇水流平緩、斷...